社区卫生服务的痛点范文篇1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药品;不良反应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最基层单位,具有靠近居民,就医及时、便利等特点。药学服务是整个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药学服务在早期干预药品不良反应(ADR)、保证患者健康方面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社区卫生服务中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我社区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集ADR报告125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社区5年来ADR报告125例,资料来源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调查。
1.2方法对报告中患者的年龄、性别、ADR类别、涉及药品类型及累计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
2结果
2.1性别125例ADR报告中,男60例(48.0%),女65例(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ADR发生与性别无关。
2.2年龄年龄最小1岁,最大的89岁,其中以>60岁年龄段居多,占34.4%,且年龄越大,ADR发生所占比例越大,说明年龄越大,ADR的发生率越高。
2.3涉及药品类型涉及药品品种包括:抗微生物类药物68例(54.4%)、中药类35例(28.0%)、消化系统类药物5例(4.0%)、呼吸系统类4例(3.2%)、泌尿系统类药物1例(0.8%)、其他12例(9.6%)。
2.4累计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累计器官、系统中皮肤系统、神经系统、全身性损害占前三位,具体见表2。
表1
ADR累计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例,%)
累计器官、系统例数构成比临床表现
皮肤系统3628.8皮疹、荨麻疹、瘙痒、脱屑
神经系统2318.4头痛、头晕、失眠、肢体麻木
全身性2116.8过敏性休克、疼痛、浑身不适
胃肠系统1612.8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呼吸系统118.8咳嗽、哮喘、呼吸困难
心血管系统75.6心悸、心律失常、血液偏低、心电图异常
血液系统54.0血小板增多、减少、出血
泌尿系统32.4肾功能异常、尿频、尿急、尿失禁
其他32.4关节痛、肝功能异常
3讨论
ADR主要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它的发生受医学研学技术和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而导致的必然现象。不但增加了
作者单位:311201杭州萧山区蜀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有时给患者的身心乃至机体造成药源性损害[1]。所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药品不良反应的检测,有利于加强对药物临床使用安全性评价,避免同一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ADR发生与性别无关,但是年龄越大,ADR的发生率越高,这是由于随着机体的衰老,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力也下降。发生ADR最多的药品种类为抗微生物类药,社区用药品种单一,主要针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抗微生物类药为常用、多用品种。虽然适当的合并用药能起到增强疗效,但多数情况下会发生ADR。所以社区医生在用药时,应注意药品的选择、给药方案、感染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情况,如必须使用应进行皮试,从而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做到安全合理用药,并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合并应用。当前社区医疗机构一方面要加强有效的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ADR的认知度,另一方面要对社区医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社区医疗机构ADR监测人员的素质,进一步规范用药方案,做好合理安全用药。
参考文献
社区卫生服务的痛点范文篇2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3.048
中图分类号:R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3-0102-03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社区(以下简称“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家小型综合性医保定点的基层医疗机构,肩负着辖区内居民的保健任务。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人数逐年增多,药品的销售量也在逐年增长。中成药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长期以来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喜爱。笔者现以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2011年药剂科出库数据为依据,对中成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成药的应有情况和用药趋势,为采购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全部资料数据来源于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算机数据库,收集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出库的数量和零售金额,并用MicrosoftOfficeExcel进行了关联、排序、分类等统计处理。
采用限定日剂量(defineddailydose,DDD)分析方法,计算药物DDDs和日用药金额。每种药品的DDD值根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日剂量为准,药典未收载的药品结合药品说明书及临床实际情况制定。
DDDs=药品消耗总量/药品DDD值。DDDs反映该药品的用药人数[1],DDDs越大说明患者对此药品的选择倾向越大。
日用药金额(元)=药品年销售总金额/DDDs。
金额排序与DDDs排序的比值反映销售药品与用药人数是否同步:比值接近1.0时,同步性良好;比值大于1.0,表明用药因素占主导地位;反之,价格因素占主导地位。
按照2011年品种的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筛选出前20位中成药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2结果(见表1、表2)
3分析
3.1药品销售金额分析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2],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成药品种全部从“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药品采购平台”上采购,其品种分为零差率和非零差率两类药品。2010年共有240个品种,销售总金额981.44万元;2011年有239个品种,销售总金额1364.53万元。2011年比2010年销售金额增加39%,说明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中成药销售呈增长态势。
表1显示,2010年和2011年销售金额居前20位的中成药的销售金额分别为589.08万元和804.52万元,占全年中成药总销售金额的60%和59%,这说明前20位药品的销售情况在总的中成药品种购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从表1中可以看出,天丹通络胶囊、止嗽定喘丸、脉血康胶囊、灯盏生脉颗粒4个品种是2011年新增药品,其余26个品种的销售幅度全部超过2010年,其中增幅最大的品种为消痛贴膏,增幅为126.07%,最小的品种为舒血宁注射液,增幅为3.89%。以2011年销售金额前20位药品为准,其中消痛贴膏从31位升至第19位,其余几种药品排位变化不大。其中零差率中成药12种,销售总金额464.55万元,占全年中成药销售金额的34%;非零差率中成药8种,销售金额339.97万元,占全部中成药的25%。
从表1还可看出,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销售的中成药前20种药物中具有祛瘀、复脉、清热开窍功效,属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品种有舒血宁注射液、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复方丹参滴丸、血栓心脉宁片、松龄血脉康胶囊、天丹通络胶囊、养血清脑颗粒、脉血康胶囊、培元通脑胶囊、牛黄清心丸、银杏叶片、灯盏生脉颗粒计13个品种,其销售金额总计为578.35万元,占全部中成药销售的42.38%。这表明,来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患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较大。
3.2用药频度分析
由表2可看出,2010年DDDs排序前20位的品种有17个继续在2011年保持前20位,其中有3种药品位置保持不变,有16种药品的位置有所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只是前后位置相应调整,表明这些药品的用药顺序相对比较稳定。有2个品种从2010年排名20位以后上升到2011年的前20位,但位置变化的幅度也不是很大。这进一步表明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药结构变化不大,仍然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在临床应用上占有重要地位。
3.3销售金额排序与用药频度排序之比及日用药金额分析
由表1、表2可知,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DDDs排名前20位中成药的日用药金额在10元以下的有18种,其中有17个品种是零差率中成药,说明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管理严格,认真执行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严格采购,合理使用。其中,复方丹参滴丸、脑心通胶囊、银杏叶片、稳心颗粒4个品种用药金额和DDDs排名都靠前,说明来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较多。
金额排序/DDDs排序
4小结
中成药来源于天然药物,按照中医理论,在治病、养生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治疗一些慢性病方面更有其独特的优势。随着近年医疗体制改革深入,基层医疗机构软硬件条件不断完善,更多的患者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使中成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销售量逐年增加。从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成药前20位的品种构成可发现,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成药多是用于治疗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腰腿痛)、常见病为主的药物,且多属于零差率中成药,临床医生和患者愿意使用这些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的药品。药品零差率销售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措施。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化,中成药会在临床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邹豪,邵元福,朱才娟,等.医院药品DDD数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利用[J].中国药房,1996,7(5):215-217.
社区卫生服务的痛点范文篇3
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发动和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健康意识,关心自身、家庭和社区的健康问题,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养成良好卫生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群体健康水平。2000年初,在江苏省溧阳市人民政府及市卫生局,南渡镇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院(溧阳第四人民医院)成立了“南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渡镇及以下三个乡设立了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8个社区卫生服务点。服务人口6.89万人。我院自2000年初开展社区卫生服
务健康教育工作,现就7年来的工作实践及社区居民保健、医疗存在的误区做一简要介绍,并谈几点体会。
1具体做法
1.1形式多样大力宣传社区健康教育政策、内容加强政府领导、健全网络,加大投入、落实经费,抓好试点、以点带面,扩充内容,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如播放录像,发放健康教育读本,编制专题片,开展专家咨询,编制《农村卫生保健知识读本》,举行卫生保健知识竞赛或卫生保健联谊活动。举办“社区健康教育学习讲座”,全面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认真学习《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宣传手册,解读《溧阳市市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问答(160)题》,定期开展疾病普查,建立慢性疾病档案,在街头举办特定病种义诊。
1.2建立社区健康档案,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开展了社区卫生状况调查,在社区内发放32000多份居民健康状况调查表,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16000多份家庭健康档
案,300多份“低保户”健康档案。通过调查,为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资料。
1.3开展疾病普查,建立慢性疾病档案7年来,我院在各个社区服务站、服务点,重点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肿瘤、妇女生殖系统感染、乳房疾病、消化道疾病筛查的患者进行调查随访并建立档案,通知他们定期到服务站进行检查,指导日常生活及保健方法。经常聘请上级医院知名专家来院免费提供单病种讲座,定期派专家坐诊。
2社区居民保健、医疗还存在误区
2.1用药不规范过分地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随意减药,比较常见就是高血压病的治疗,中、短效药1天仅用1次或2天1次。用药的间隔时间不根据医生的嘱咐或药物的“半衰期”来决定。用药后测量血压,血压一旦正常就减量或停药。平时监测血压,往往不吃药而来测量血压。因担心西药的副作用而仅用中药如珍菊降压片、复方芦丁片、罗布麻片等,中药只能作为辅助用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单靠中药就能降压。规范的血压监测是服用降压药后2~3h测血压,此时的血压才能真正反映用药后的目标血压。糖尿病亦是如此,血糖监测稍高一点就要换药,正常就要减量或者停药。规范的血糖控制必须是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滥用抗生素,如刚开始感冒就服用“消炎药”、或要求医生大输液(一定要加抗生素)。滥用抗生素的后果是当真正需要用的时候,就选择不到合适的抗生素可用,因为细菌产生了耐药性。静脉给药比口服生效快,其实并不是如此。如肠道感染,口服药物在肠道的药物浓度高峰比静脉给药还要快;眼部疾患用抗生素和抗病毒的眼药水1h1次交替用药,睡觉时涂眼药膏,局部药物浓度可有效地治疗大部分由感染引起的疾患。
2.2回避治疗有些错误的观念很难纠正,如用了治疗失眠的药就停不了;吸氧后就拆不掉了;夏季因为出汗而不服中药;产妇生产后服用中药后会发胖;阴雨天气不针灸等等。这些没有科学道理的东西,影响了几代人的生活。社区卫生服务要耐心、细致地纠正居民的陈旧观念。
2.3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营养失衡,保健品替代药品少吃不等于不吃,好吃并不可以天天大吃大喝。高血压不吃肥肉,长期不吃动物性脂肪,会导致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营养物品的“金字塔”结构还是要反复强调的。保健品是不能讲疗效的,有治疗疾病功效的是药品,二者是不能混淆的。保健食品仍然是食品,国家对食品与药品的管理是明确界限的。寄希望保健品保护健康的同志们,千万不要忘记食物多样化和食品的“金字塔”结构。
2.4不拄拐杖老年朋友们,当有明显的髋、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变时,一定要拄拐杖,千万不能怕“难看”。没有出现明显的负重关节病变时,最好用上拐杖,这从力学角度很容易理解:两肢承担的重量分解到三“肢”来承担了。既能缓解负重关节、脊柱的受力;又不易摔跤。
2.5“神汉”、“巫婆”粉墨登场,相信“偏方”及“土方法”医学科学不去占领农村“阵地”,那伪科学必然去占领。不管什么病都是用一种方法或一种药去治疗,这竟然不能引起居民怀疑,回来后还神乎其神地宣传起来,如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用金器牵拉或用黄鳝血外涂。什么病都是一样的治法,瘫痪也能治;乙肝“大、小三阳”的治疗都是喝“……乙肝饮”,承诺几个疗程后会转阴,结果钱没少花、罪没少受,疗效一点也没有。听信摆地摊行医的话,“有病治病,没病防病”。这药是造不出来的,“是药三分毒”——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中草药也不例外。中医认为“用药如用兵”——选用中药时要认真对待,药物的四气五味、配伍的君臣佐使要考虑清楚。通过邮局邮寄治疗支气管炎、“老慢支”的药物往往使患者病情一时能缓解,但最终造成多脏器功能不全而危及生命。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往往单用中草药外敷,而导致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其实居民的所谓经验往往是建立在有“自限性”疾病的基础上的,疾病的自愈性,被居民误认为是他们所谓“治疗”的结果。由于医疗卫生知识的缺乏,才会把这些偏法沿用至今,所以需要我们积极去做科普健康知识宣传,让人人都懂卫生健康知识。转贴于
2.6过分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要求检查和过度用药以“巩固疗效”骨及骨关节的退行性改变,一般地说:肯定在退变,要想完全阻止是不可能的;而且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运动方式可以减慢退变。如想通过非手术疗法改变骨质增生,《健康报》(2005年6月29日第5版)于斌撰文“药物真能消除骨刺吗”:……显然骨质增生是人体一种修复反应,就像伤口里长出新肉一样。……据病理研究,在20岁人的关节标本中,已找到退行性变化的证据,到40岁时,90%被调查的负重关节(髋、膝)都有增生性改变,但是仅1/3患者有相关的症状。……那么我们再说一下骨刺的治疗。首先我们知道除了少数特殊部位的骨刺可能引起症状外,大多数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骨刺无关,对于这些患者,治疗骨刺是完全不必要的。其次,骨质增生是软骨破坏后引起的修复反应,因此治疗骨刺首先要防止骨质破坏。显然,应用药物抑制骨质增生是徒劳的。最后,增生的骨刺和正常骨并无区别,表面有透明软骨覆盖,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会知道药物是不可能消除正常骨质的。而且增生骨和周围正常骨之间并无界限,他们混为一体,药物怎么可能区别哪些是增生骨,哪些是正常骨呢?到此,您该知道社会上一些所谓的抑制或消除骨刺产品是不可能的了吧!事实上,目前对骨刺只能是对症治疗,通过中医针灸推拿或活血止痛的膏药、中成药或西药镇痛等,一旦疼痛消失或根本就没有疼痛,治疗也就失去意义了。我们不要迁就或恐吓居民,造成过度医疗。颈腰椎椎间盘的膨出或突出,也是不可逆的。所谓“回纳”椎间盘、增加椎间隙的距离等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人体骨及骨关节是相当稳定的,既没有必要,也绝不可以使之发生急剧变化。影像学检查报告有骨质增生和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往往给患者造成恐惧心理,其实是大可不必的,只要通过适当的治疗,是完全可以缓解症状的,有资料报道仅有10%的椎间盘病变需要手术治疗。骨本身(有机质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无机质成分: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等)也在发生缓慢的变化,成年人有机质成分占1/3,无机质成分占2/3,有机质和无机质的结合,使骨既有弹性又很坚硬。小儿的骨无机质含量较少,有机质较多,因此弹性大而硬度小,容易发生变形;老年人的骨则与此相反,含有机质较少而无机质相对较多,因此较易发生骨折。椎间盘髓核中水分的减少,使胶体的“水垫样”作用减弱,纤维环也可能变硬变脆,增加了破裂或突出的可能性。脊柱及四肢运动性损伤中,软组织病变最多,骨关节疾病次之,血管性病变较少见。过分担心自己得的是少见的疾病,遇上疑难杂症了。这种心理对健康是极不利的。担心疾病复发,其实有许多疾病是不存在复发之说。有些居民因上次摄X线片报告有骨质增生,又是吃药、又是打针……现在想摄片看看骨头长得怎么样了。乙肝“大、小三阳”的频繁检查,医生告诉说要定期检查,一般没有症状的情况下,可以3~5个月检查1次。
3体会
3.1防重于治,预防为主有资料显示:花1元钱用于预防疾病,可以节俭10元卫生资源。就个人而言也是既节省钱,人也少受病痛之苦。通过2003年的一场“非典”之战,使我们学会了洗手及预防感冒,当时许多好的卫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一直要反复强调的。相当一部分运动系统的疾病,通过坚持做适度的功能锻炼是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例如做“米”字形的颈部操可有效地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腰部做“大雁展翅”、“五点支撑”、“三点支撑”等,肩关节周围炎作“爬墙运动”,作上标记,随着记号的上升,慢慢地信心也会增加。运动量要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要持之以恒、多样化,以达到控制体重、增加肌肉的力量和韧带的弹性。肥胖症及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症,成为现代病、富贵病的代名词。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和适度运动是可以有效地减少发病率的。既没有“管住自己的嘴”、又没有“迈开自己的腿”。有一些减肥心切的女士,听信短时间内减多少斤体重等等谎言,结果是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伤害,体重的相对稳定对健康是相当重要的。即使需要减肥,要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或针灸等,以达到平稳缓慢地减轻体重。
【社区卫生服务的痛点(收集3篇) 】相关文章:
学游泳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28
我的日记[精选5](整理3篇) 2024-07-28
四年级日记[精选9](整理5篇) 2024-07-27
描写秋天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27
下雪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7-13
[精选]开学日记(整理5篇) 2024-07-04
精选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整理2篇) 2024-07-04
健康扶贫的内容(收集3篇) 2024-07-31
社区卫生服务的痛点(收集3篇) 2024-07-31
温暖的记忆作文(整理11篇) 2024-07-31